锦句范文网

《比大小》教学设计(《比大小》教学设计名师工作室)

教学设计:《比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符号表达数的比较关系。
  2. 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观察理解数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3.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具:数字卡片(如1-10),课件或图片(如“比大小”的情境图)。
  2. 安排学生人数:6-8人一组。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 活动一:引入符号
师生一起回忆整数的比较方法,如相同数位上的数从高位到低位逐个比。 - 活动二:对比大小的几种情况
教师提问: 1. 如果两个圆片颜色不同,谁更大? 2. 如果两个圆片颜色相同,谁一样大?

2. 认识“>”、“<”的意义

  • 师生共同观察图片,理解“>”表示较大,而“<”表示较小的意思。

3. 深入探究大小比较的方法

  • 活动一: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
    • 提出问题:“如果两个圆片颜色不同,谁更大?”引导学生用“>”符号表达。
  • 活动二: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
    • 提问:“如果两个圆片颜色相同,谁一样大?”引导学生用“<”符号表达。

4. 应用符号进行比较

  • 师生互动游戏:
    • 学生分组,每人拿两个数字卡片(如3和2),另一名学生判断哪个更大,并说出理由。
    • 组长总结各组的比较结果,并集体使用“>”、“<”符号表达。

5. 灵活运用,加深理解

  • 活动一:不同分母分数的比较
    • 提问:“如果两个圆片颜色都一样,谁更大?”引导学生比较分子或分母。
  • 活动二:综合运用“>”、“<”符号
    • 给出具体例子(如3/4和1/2),学生判断并用符号表达。

6. 回顾与总结

  • 师生一起回顾比较的方法,并总结出“分母相同,分子大的数更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数更大”的规律。

7. 练习巩固

  •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第3题和4题),教师及时反馈并纠正错误。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具和互动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的意义,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但在后续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仍存在符号记忆不准确的情况,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一部分的巩固与强化。

《比大小》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

教学目标

  1. 认识符号“>”、“<”、“=”,并知道这些符号的作用;
  2. 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 正确使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2. 理解“>”“<”的意义,并能用形象统计的方式进行比较。

难点: 1. 确保符号正确书写的方向和数的顺序; 2. 通过操作分类将水果分类并进行简单比较。

教学准备

  • 符号卡片:“>”、“<”、“=”各三张;
  • 小棒两根,分成左右两堆;
  • 水果图片(如:1个苹果、2个梨等)若干;

教学过程

一、辅助环节(约1分钟)

教师活动: 1. 出示课件:数独游戏。 2. 学生口念题目,教师板书正确答案。

学生行为: 1. 学生认真听讲,齐读两遍板书内容; 2. 想一想如何解决数独问题。

二、后教环节(约14分钟)

教师活动:

  1. 引导学生提问:
  2. (学生提问)你们想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吗?
  3. 提问“小朋友们,我们今天来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吧?”

  4. 引导学生分水果分类:

  5. 学生们一起把水果分成一堆一堆的,并观察每堆有几个。
  6. 让一部分学生拿出水果卡片和小棒进行分类。

  7. 活动一:比数多少(水果分堆)

  8. (教师示范操作)
    1. 分成水果和小棒两部分。
    2. 师生一起数水果和小棒,比较数量大小,并用符号表示。
  9. 教师行为: 讲解“>”、“<”的意义。

  10. 活动二:比大小(摆小棒)

  11. 学生们观察老师拿的是左右两堆小棒,比较哪一堆大。
  12. (教师示范正确操作)

  13. 学生分组活动

  14. (教师提问)你们想挑战自己吗?请分成四人小组,每人拿1-6根小棒各一张,试着比一比谁的多。

  15. 学生行为:

  16.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尝试分类水果并进行简单比较。
  17. 每组分享他们的操作和发现。

  18. 教师总结:

  19. (学生提问)你们发现了哪些规律?
  20. (教师板书板练题)

  21. 学生行为:

  2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三、课后练习(约10分钟)

教师活动:

  1. 课件练习(17页情境图)
  2.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
  3. (学生小组讨论,投影展示答案)

  4. 课后作业(作业设计)

  5. 课堂作业:完成《创新天地》第3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比大小的方法,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分类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记住“>”是大数在前,后面的数小;“<”是小数在前,后面的数大;“=”表示相等。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希望你们都能掌握好这个知识!

好的!以下是为你提供的《比大小》的不同版本,每部分都经过精心改写:


1. 比大小(一)

课题:比大小(一)

内容:
本节课旨在通过直观比较和图形排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关系及其含义。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卡片,通过图形对比掌握“

本栏最新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