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句范文网

小班音乐《粉刷匠》说课稿(小班音乐公开课粉刷匠)

小班音乐《粉刷匠》说课稿:注重情感表达与实践操作


一、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音第九课《粉刷匠》,通过小手的万能性和劳动精神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动手能力。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巧巧手”,将劳动类歌曲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形成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粉刷匠》的内容,能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 能力目标:在共唱共演中交流情感,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体验劳动的快乐,领悟“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1. 趣味互动:通过猜谜语、摸纸条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情境导入:引入粉刷匠与小手的故事,拉近学生距离。
  3. 传统教法结合创新:使用传统的跟唱法和分组合作教学,确保趣味性与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每日律动《我有小手》
  3. 猜谜语(“两棵树、十个叉”)
  4. 用手势表演生活劳动场景

  5. 导入新课

  6. 激发兴趣:“猜谜语,想答案!”
  7. 师生互动:介绍“彼得”小朋友,引出粉刷匠。

  8. 练习节奏与歌词

  9. 师唱《我有一双万能手》,指导学生理解 rhythm and melody.
  10. 鼓励学生模仿节奏和歌词。

  11. 合作学习

  12. 形成“粉刷匠”形象,带学生唱《粉刷匠》
  13. 围伴奏、独立演唱、跟琴练习

  14. 创编歌曲

  15. 学生根据动作表演创作《巧巧手折一折》并演唱。

  16. 拓展延伸

  17. 结合生活,回答:如果我是粉刷匠,看到自己鼻子上有油漆,心情如何?
  18. 齐唱劳动主题的歌

五、评价与反思

通过实践操作和情感表达,学生不仅掌握了歌曲,还能感受到劳动的美好。教师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力和情感共鸣,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最终总结: 《粉刷匠》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情感表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收获成长喜悦!

本栏最新
全站最新